火車緩緩地駛離牛津(Oxford)車站,由於正值下班巔峰,車廂被當地的通勤族以及外來的觀光客擠得水洩不通,阿曼達公主、M小姐和我夾在人群裡面隨著火車的行進速度搖搖晃晃,往下一個目的地-The Cotswolds前進。
這個地區素以英國法定特殊自然美景區(Areas of Outstanding Natural Beauty,簡稱AONB)聞名,但是太陽下山以後的火車窗外漆黑一片,什麼美景都看不見。
隨著時間過去,車廂內的旅客越來越稀少、所停靠的車站也越來越荒僻,緊接著幾個前不著村、後不著店的孤伶伶小站出現,我不禁開始擔心:
「等會兒下車後,我們該怎麼摸進村子、找到旅館?」
大約四十分鐘後,火車抵達我們的車站-Moreton in Marsh,除了散發昏黃微光的月台,四周只有漆黑寂靜,
同時下車的兩、三名乘客低著頭往同一方向快步前進,我們也毫不猶豫地立刻跟上,穿過將近五百公尺左右的暗巷,眼前終於出現空無一人的大街和廣場,
而在廣場紀念碑後的三層樓建築,招牌看來就像是我們今明兩晚的落腳地-The Bell Inn。
與旅館櫃檯確認無誤後,老闆帶著我們走出旅館、來到隔壁,這下我們才發現,原來我在網路預訂的家庭房型,不是一間,而是一棟:
廚房、餐廳、衛浴設備在一樓,客廳和雙人主臥在二樓,還有兩張單人床在閣樓的房間裡。寬敞的活動空間,讓窩在倫敦地下室兩晚的我們興奮不已。
直到第二天早上,我們才有機會把這個地區、這個小鎮以及這間旅館看個仔細。
旅館主棟的一樓是餐廳兼酒吧,號稱兩百多年的歷史可以從桌椅牆壁尋得蛛絲馬跡,我們就在這裡一邊享用豐盛早餐、一邊與老闆以及貌似常客的其他人聊了起來。
「我們今天晚上有卡拉OK大賽喔!」老闆宣布,
「妳們要不要一起來?」
「反正妳們一定會被吵得睡不著…」常客也開始起哄。
一段針對鎮上居民唱歌功力的熱烈討論結束後,話題移轉到酒吧本身。
「魔戒作者托爾金曾經來過這間酒吧,並以這間酒吧為藍本創造出躍馬旅店…」老闆滔滔不絕地介紹道。
以托爾金曾在距離此處不遠的牛津大學任教這段經歷來看,老闆的話也許真有幾分可信度。
不過,吸引我們前來拜訪這個地區的,並不是二十世紀的奇幻作家托爾金,而是活耀於更早以前(十六世紀末、十七世紀初)的大文豪-威廉.莎士比亞。
因此,吃過早餐後,我們搭上了公車,來到距離大約一個小時車程的莎翁故鄉-Stratford-upon-Avon。
除了上倫敦奮鬥的二十多年歲月,莎翁的大部分人生(包含出生死亡、娶妻生子)都在這個雅芳河畔的美麗小鎮渡過,
因為到處都有莎翁遺跡,整個小鎮也就規劃的像個大型紀念館,讓遊客可以依照興趣、自由參觀。
我們也在步行可達的範圍內,選了以下四個與莎翁有關的建築物,開始小鎮漫遊:
1) Shakespeare's Birthplace
2) New Place/ Nash's House
3) Hall's Croft
4) Anne Hathaway's Cottage
除了Anne Hathaway's Cottage需要走上一段較長的距離(不過沿途風景宜人),其餘三處都位在小鎮中心。
不管是建築外觀、屋內裝潢、甚至花園景致,都各有各的特色以及趣味存在,
其中最令人佩服的是,現場導覽人員的專業與熱血程度,
不管是莎翁軼事:「年輕的威廉.莎士比亞就是在這張長椅上跟年長的安妮.海瑟薇求婚…」
還是多管閒事:「如果各位有意願購買這種茅草屋頂的房子,為了避免破財,一定要先確認上次更換屋頂的時間…」
他們總有辦法抓到遊客的注意力,並且引發哄堂大笑。
就連不太用心聽講的我,也在參觀莎翁故居時學到了一個有趣的小典故:
原來十六世紀的睡床是由好幾層不同性質的材料堆疊組成,
而在每張睡床的最底層,除了木製床框,並沒有像現代睡床一樣的木製床板,取而代之的是以草繩編結製成的網(就像吊床那樣)。
每天晚上媽媽哄小孩上床睡覺前,都要確認這些草繩的繩結是否有綁緊、是否夠牢靠,免得睡到半夜繩結鬆掉、小孩跌下床。
所以在英文裡,有時也會用「Sleep Tight」來祝人晚安、一夜好眠。
在Stratford-upon-Avon玩耍一整天,傍晚再次回到旅館The Bell Inn後,我們都已經累到不想再出門了,
吃完M小姐精心準備的營養晚餐(繼熱呼呼的罐頭湯後,今晚又加碼了水煮花椰菜),倒頭大睡似乎是全體一致的選擇,
不管是鎮民大唱卡拉OK的歌聲、緊追佛羅多一行人的戒靈、還是苦苦糾纏哈姆雷特的幽魂,今晚大概都很難把我們吵醒吧!
Good night!Sleep tight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