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倫敦的傳統中心點查令十字(Charing Cross)來看,今晚下榻的五星級旅館-Town Hall Hotel & Apartments (THH)確實有點偏遠。
也因此,當載著我們三人的計程車漸漸駛離熱鬧的市中心,M小姐開始在意起窗外的街景:
「這邊是倫敦比較不好的地區,司機大哥是不是走錯路啦…」
看著天色越來越黑,一旁開往相同方向的公車,目的地又標示為Whitechapel(傑克開膛手的出沒地),我也有點放心不下。
不過,倫敦的黑色計程車素以專業聞名,能夠領有執照開在路上趴趴走,代表司機熟記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,迷路?應該不可能吧!
經過一個大型十字路口後,計程車總算靠邊停了下來,
隔著昏暗人行道和我們對望的,是一棟外觀富麗堂皇、四周卻是冷清寂寥的建築物。有如營業時間已過、厚重大門已鎖的博物館。
「就是這裡了!」司機大哥非常肯定地說,不管我們滿臉疑惑。
依照司機的指示推開建築物大門,我們的疑惑頓時化為烏有,原來這裡是旅館附設的米其林一星餐廳-VIAJANTE,
沿著一條華麗明亮的走廊穿過餐廳後,我們順利來到旅館櫃檯、辦理入住手續。
Two Bedroom Suite似乎是這間旅館所能提供唯一適合我們的房型。
把原本兩間One Bedroom Suite的中央隔間用房門打開後,我們總共享有兩間臥房、兩套衛浴、兩個廚房、再加上兩組沙發、兩張餐桌。
還來不及參觀完畢,THH特有的turn-down service隨即登場,
與其他旅館不同的是,服務人員並不是前來掀開被單(或者床罩),而是帶來滿滿一托盤的手工巧克力(來自樓下的米其林餐廳)任我們挑選品嚐。
於是,我們在滿嘴甜蜜的情況下,著手unpack行李、安頓自己。
由於旅館的前身是舊市政廳,因為建築外觀沒有大幅的更改或是擴充,在內部空間的設計、規劃上難免有些限制。
以我們入住的套房為例,不但兩間臥房大小不一、兩套衛浴設備不同、就連沙發、茶几、餐桌、餐椅及其所在的空間也都長相、方位各異。
好處是,跳脫了傳統旅館的規格化、一致性,客人得以欣賞不同的空間安排、設計巧思;
壞處是,假如旅館安排入住的套房正好沒有浴缸,客人也只能摸摸鼻子、自認倒楣啦!
我的套房正好沒有浴缸!
不過,這不是我對旅館衛浴空間的主要抱怨。因為阿曼達公主和M小姐共用的套房就有浴缸,所以我只要穿過房門、走到隔壁,就有浴缸可以享受泡泡浴。
我對旅館衛浴空間的主要抱怨是:為什麼牆壁是透明玻璃?!
而且這片透明玻璃就在臥房書桌前,難不成設計者認為:一邊使用電腦、一邊看人洗澡,效率會更好?!
至於阿曼達公主和M小姐的透明玻璃,則是介於浴缸與客/餐廳之間,位置更是尷尬。
打開THH網站,這似乎是每種房型都有的基本設計。
非常不得我心的設計。
近年來設計旅館大行其道,當中許多設計,都已經背離了原本應有的實用功能,而成為裝飾藝術(我在泰國的吃喝玩樂好夥伴Grace有個更淺顯易懂的說法:dust collector,積灰塵用)。
雖然我是裝飾藝術的愛好者(Grace也是),倘若一件物品有它的實際用途在,例如衛浴空間,我還是希望它所呈現出來的實用性能夠勝過裝飾性,即使經過設計。
以玻璃牆壁來說,隱私也許是個因人而異的考量,但更怕使用者手持蓮蓬頭時忘情一揮,把透明玻璃敲個粉碎。
至於那些把浴缸直接搬到房間中央的設計旅館,除了搖頭嘆息,我也只能選擇「永不錄用」了。
休息了一晚,緊接著而來的就是期盼已久的早餐時間。
原本以為必須預約一頓午餐或者晚餐,才能見到讓我不遠千里飄洋過海而來的餐廳-The Corner Room,
沒想到在辦理入住時,櫃台經理告訴我們那兒就是旅館住客享用附屬早餐的地方(YES!!!)。
帶著興奮的心情踏入位在旅館二樓的The Corner Room,第一眼的印象是:餐廳本身要比雜誌照片來得更加寬敞、舒適。
挑高的空間、巨大的窗戶、以及那一排高低不齊、各異其趣的燈。
而為了因應自助式早餐的需求,白牆前方架起幾張桌子,擺滿各式麵包、火腿、水果、起司。
因為可供選擇的種類、口味實在太多,雖然是cold breakfast,我們還是各自端回了好幾個碗盤、杯子,將一張四人用餐桌擠得滿滿滿。
就算旅行途中已經採買了不少瓶瓶罐罐,阿曼達公主和M小姐依舊非常熱心地研究著早餐果醬的品牌及其味道(驚~還要再買嗎?!)。
我則是一邊咀嚼口中的穀物、一邊打量牆上的掛燈。
「這些燈的裝飾性顯然勝過實用性…」我心想。
不管是從靠牆懸掛成一排這點來看,還是從高低參差不齊這點來看,這些燈肯定不是拿來當照明用的。
值此早餐時段,有幾盞燈的高度甚至是在前方擺放食物的餐桌以下。
既然沒有實用功能,那就是積灰塵用囉!
「不過,這些dust collector還真是美呀…」越看越陶醉,「…完全值得特地飛來一趟!」
我果然是裝飾藝術的愛好者。
蓋章確認無誤。